來源:氣體滅火 發布時間:2025-05-21 15:54:05
氣體滅火系統通過“探測-確認-聯動-滅火”四個核心步驟實現火災撲救,具體流程如下:
火災探測與報警
探測器組合:系統采用感煙探測器與感溫探測器組成“與”邏輯,或結合手動報警按鈕,形成雙重火情確認機制。
信號觸發:當同一防護區內任意兩只探測器報警,或一只探測器與手動按鈕同時報警時,系統判定為有效火情。
聯動控制啟動
關閉防護區送排風系統、空調及電動防火閥。
封閉防護區門窗、通風口等開口。
啟動延時程序(0-30秒可調),為人員撤離預留時間。
聲光警報:首個報警信號觸發防護區內聲光警報器,提示人員疏散。
設備聯動:第二個報警信號確認后,系統自動執行以下操作:
滅火劑釋放
延時結束:系統通過高壓氮氣或電磁閥開啟啟動氣瓶,打開選擇閥及滅火劑瓶頭閥。
滅火劑噴放:滅火劑經管道輸送至噴頭,快速覆蓋火源(全淹沒滅火)或局部應用滅火。
反饋與復位
壓力開關:滅火劑釋放后,管道壓力變化觸發反饋信號,確認滅火狀態。
聲光指示:防護區外設置專用聲光警報器,明確指示“氣體噴灑中”,防止誤入。
聯動邏輯基于“雙重確認+延時保護”設計,確保滅火動作的安全性與可靠性:
觸發條件
同一防護區兩只獨立探測器報警(如煙感+溫感)。
一只探測器與一只手動報警按鈕同時報警。
防護區外緊急啟動按鈕被按下。
自動模式:需同時滿足以下任一條件:
手動模式:通過防護區外手動啟動按鈕觸發,仍需執行聯動關閉程序。
聯動控制順序
--階段(首個信號):啟動防護區內聲光警報,提示初級火情。
第二階段(第二個信號):
關閉所有通風設備及防火閥。
封閉防護區開口(門窗、通風口)。
啟動延時倒計時(0-30秒)。
延時結束后,開啟選擇閥及滅火劑容器閥。
特殊場景處理
無人防護區:可設置為“無延時噴射”,首個信號即觸發滅火動作(仍需聯動關閉設備)。
組合分配系統:優先開啟對應防護區的選擇閥,再釋放滅火劑,確保精準滅火。
探測與報警模塊
感煙探測器、感溫探測器、手動報警按鈕。
氣體滅火控制器(具備邏輯編程功能,支持自動/手動切換)。
聯動控制設備
電動防火閥、送排風機關閉裝置。
門窗封閉裝置(如電動閉門器)。
聲光警報器(分防護區內/外,信號區分設計)。
滅火執行機構
啟動氣瓶(高壓氮氣或電磁驅動)。
選擇閥(組合分配系統關鍵組件)。
滅火劑瓶組(含七氟丙烷、IG541、二氧化碳等)。
安全反饋裝置
壓力開關(監測滅火劑釋放狀態)。
信號反饋裝置(將管道壓力轉換為電信號)。
自動控制
控制器設為“自動”狀態,系統全程自主運行。
適用場景:無人值守或夜間防護。
手動控制
防護區外設置緊急啟動/停止按鈕。
手動啟動后仍執行聯動關閉程序,但可人工干預停止(延時內)。
機械應急操作
控制器失效時,手動開啟選擇閥及容器閥。
操作步驟:關閉防護區設備→打開選擇閥→逐個開啟容器閥。
氣體滅火系統廣泛用于不適宜用水滅火的場所,例如:
數據機房:IG541混合氣體(無腐蝕、不導電)。
檔案館:七氟丙烷(潔凈滅火,對設備無損害)。
工業設備:二氧化碳(局部高濃度滅火,需注意人員疏散)。
定期檢測
每月檢查探測器靈敏度、聯動設備功能。
每年進行滅火劑充裝量核查及管網壓力測試。
人員培訓
操作人員需熟悉手動啟動/停止流程及應急疏散預案。
安全警示
防護區入口設置“氣體滅火防護區”標識及放氣指示燈。
延時期間嚴禁人員進入,噴放后需通風換氣方可進入。
通過以上原理與邏輯設計,氣體滅火系統實現了對火災的快速響應與精準撲救,同時-大限度保障了人員安全。